网红运动匹克球,连樊振东都忍不住“试水”!

当奥运冠军樊振东在社交媒体上一挥“拍”,社交圈炸了!视频中,他挥舞着一个网球拍似的装备,在类似羽毛球场地上挥洒汗水。乍一看,这似乎是某种混搭运动。仔细一查,这玩的是海外正火的匹克球

樊振东神奇一击,这到底是天才操作还是意外惊魂?

匹克球是什么?这个源自美国的“小网球”如今成了运动圈新宠——也难怪,明星扎堆打call,连樊振东、全红婵这些顶流运动员和容祖儿、陈赫这样的娱乐圈大咖都纷纷上场。这还不够,比尔·盖茨甚至透露,他“打了50年”!光听这阵势,就明白它为什么能像飞盘一样玩出名场面。

轻松上手,还挺贴心?

说起匹克球的诞生,还有点“无心插柳”的意思。20世纪60年代,一位名叫普理查德的美国人,因为想帮孩子们找点乐子,改良了网球的规则。篮网低了、球拍换成木质的、球也用了带孔塑料材质——这些简单调整让匹克球更加友好,既不用狂奔,也不担心球飞得太远,轻轻一拍就能玩个尽兴。

至于“匹克”这个名字,不少人误以为来源于普理查德的宠物狗,但他亲自辟谣:这名字其实跟赛艇比赛里的“替补”有关。无论源头如何,匹克球凭借易上手、不伤膝盖的特点,迅速从家庭娱乐升级为全民运动,并在20世纪70年代彻底“圈粉”美国。

如今,这项运动的装备也越来越高端,不再局限于木拍,而是用上了轻便的玻璃纤维和碳纤维,使其弹性更强、体验更佳。数据显示,美国已经有近万个匹克球场,甚至在纽约中央公园举办了大型比赛,可见其风头正劲。而在中国,多地俱乐部纷纷将羽毛球或网球场改造成匹克球场地,瞬间“抢滩”市场。

为什么它能火?

为什么匹克球能迅速在全球范围内“出圈”?有趣的细节在于,匹克球似乎踩中了当代运动爱好者的“痛点”。你有没有发现,打羽毛球贵、打网球累,但匹克球就很懂事——装备廉价耐用、不用跑断腿,关键是不怎么挑身体条件,让压力山大的上班族也能轻松入局。

体育产业观察者唐欢透露,由于羽毛球成本飙升,匹克球的装备性价比显然更高,而其社交属性则满足了“运动+社交”刚需。更重要的是,匹克球还是老少皆宜的运动,既能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玩耍,也很适合朋友间的轻松联谊,简直自带top流量潜质。

而匹克球的高人气更有电商平台的数据做背书。今年6月的促销季,匹克球装备销量暴增1100%,7月还保持三位数高增长,俨然已经从玩物发展成市场“香饽饽”。

冲奥运?一场全球的“大考”

随着匹克球运动的火爆,有人已经把目光投向了奥运会舞台。中国网球协会推出了三大赛事体系,从职业化转型到业余竞技全覆盖,CPC巡回赛甚至设置了详尽的积分和排名制度,规范推进。不过,尽管比赛逐步升级,想要进入奥运还是困难重重。

其中的一大障碍是匹克球在国际上的规范性。现阶段,全球范围内多家组织还在争夺“话语权”,仅仅形成“大一统”局面就是难题。要知道,按照《奥林匹克宪章》的要求,入奥项目必须设置统一规则、在全球多个国家普及,并且在反兴奋剂、防操纵比赛等领域达到高标准。

以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为例,匹克球目前仅可能以表演项目形式亮相,尚属“观赏级”,而澳大利亚奥委会甚至把目光放到了2032年的布里斯班奥运会。但无论前路如何,中国网球协会明确表示,无论入奥与否,都会持续“打基础”,从赛事标准到裁判、教练培训,再到群众健身推广,全面铺开。

樊振东神奇一击,这到底是天才操作还是意外惊魂?

匹克球当然还在成长,可它的热潮显然无法被忽视。一个有趣的运动,带来了新选择,未来究竟能否站上更大舞台?拭目以待。